发布时间:2021-08-11 11:15源自:未知作者:励志人生阅读()
传说王羲之笔法有力,在板上写字,木工刻字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有三分深。见唐张怀瓘《书断·王羲之》。后用来形容书法笔力强劲。也用来比喻分析问题深刻。
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王羲之7岁时开始练习书法,他练字十分刻苦,经常在水池边练字,池水都染黑了。33岁时写了《兰亭集序》,被誉为"天下第一行书"。37岁时,因为想要道士的鹅为道士抄了一部《黄庭经》,成就了书成换白鹅的佳话。晋帝时,在北郊祭祀,更换祝版,祝辞由羲之书写。王羲之把祝辞写在一块木板上,再派工匠雕刻。工匠发现王羲之笔力强劲,字迹已透入木板三分深。这便是“入木三分”的由来。后用“入木三分”形容书法笔力遒劲,也比喻见解、议论深刻、确切。语本《说郛》卷八七引唐张怀瓘《书断·王羲之》:“王羲之书祝版,工人削之,笔入木三分。”
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,木工刻时,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。形容书法极有笔力。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。
我们读这首诗,尤其有一种~、痛快淋漓的感受。◎秦牧《手莫伸》
唐·张怀瓘《书断》:“晋帝时祭北郊;更祝版;工人削之;笔入木三分。”
王羲之字逸少,晋朝时会稽(今浙江绍兴)人。他是我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书法家,因为他曾经做过右军将军,所以后人又称他为王右军。
王羲之的书法,可以称得上冠绝古今,他的字秀丽中透着苍劲,柔和中带着刚强,后代的许多书法家,没有一个能比得上他的。所以,学习书法的人很多都以他的字作范本。现今在他留下来的书帖中最著名的有《兰亭集序》、《黄庭经》等。
王羲之的字写得这样好,固然与他的天资有关系,但最重要的还是由于他的刻苦练习。他为了把字练好,无论休息还是走路、心里总是想着字体的结构,揣摩着字的架子和气势,而且不停地用手指头在衣襟上划着。所以时间久了,连身上的衣服也划破了。
他曾经在池塘边练习写字,每次写完,就在池塘里洗涤笔砚。时间一久,整个池塘的水都变黑了。由此我们可以知道,他在练习书法上所下功夫之深了。
据说他很爱鹅,平时常常望着在河里戏水的鹅发呆,后来竟然从鹅的动作中领悟出运笔的原理,而对他的书法技艺大有助益。
有一次,他到一个道观去玩,看到一群鹅非常可爱,便要求道士卖给他。观里的道士早就钦慕他的书法,便请他写部《黄庭经》作为交换。王羲之实在太喜欢那些鹅了,便同意了。于是王羲之给观里写了部《黄庭经》,道士便把那些鹅都送给了他。
还有一次,当时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,让王羲之把祝辞写在一块木板上,再派工人雕刻。雕刻的工人在雕刻时非常惊奇,王羲之写的字,笔力竟然渗入木头三分多。他赞叹地说:“右军将军的字,真是入木三分呀!”
1、鲁迅的文章骂人时往往入木三分。
2、你的评语虽只寥寥数语,却是入木三分。
3、那位作家把笔下的人物刻画得有血有肉,入木三分。
4、这部小说最精采处就是作者将主角的狠毒个性写得入木三分。
5、你的书法作品看上去就有一种入木三分的感觉。
6、这幅书法作品笔力入木三分,十分精采。
7、这篇社论对问题的分析真是入木三分。
8、这幅画像对模特儿神情的掌握可说是入木三分。
9、你看这件雕塑作品,入木三分,力道十足。
10、鲁迅的一些杂文入木三分地揭示了国民党反动派的丑恶嘴脸。
11、你对这本书的评论真是入木三分,见解独到。
12、这角色演得太好了,让人有入木三分的感觉。
13、你把这些人物都刻画得入木三分的我很羡慕啊。
14、他的分析真是入木三分。
15、一语破的,一针见血,言必有中,入木三分,鞭辟入里。
16、这尊钟魁像雕得入木三分,怒眼赤髯,看了令人不寒而慄!
17、练书法没下几年苦功,笔力那能入木三分?
18、她把剧中苦媳妇的角色演得入木三分,难怪得奖。
19、小丁批评老王,说他可用三个字来概括:刁、狠、滑,这真可说是入木三分。
20、他分析问题鞭辟入里,入木三分,实在令人信服。
欢迎分享转载→ 入木三分是什么意思 入木三分造句 近义词反义词
下一篇:六畜兴旺是什么意思 近义词
流天澈地的意思是什么
发布时间:2021-10-18 09:53:41不耻最后的意思是什么
发布时间:2021-10-18 09:53:40截然不同的意思是什么 截然不同造句 近义词反义词
发布时间:2021-10-18 09:53:40不轻然诺的意思是什么
发布时间:2021-10-18 09:53:39以学愈愚的意思是什么
发布时间:2021-10-18 09:53:38为小失大的意思是什么
发布时间:2021-10-18 09:53:37三对六面的意思是什么
发布时间:2021-10-18 09:53:36以古方今的意思是什么
发布时间:2021-10-18 09:53:35十恶不赦的意思是什么 十恶不赦造句 近义词反义词
发布时间:2021-10-18 09:53:34满天星斗的意思是什么 满天星斗造句
发布时间:2021-10-18 09:53:33Copyright © 2013-2023 亿年教育网www.ynjiaoyu.net 版权所有滇ICP备18010473号-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