舌尖上的微生活:篇一
在这个微时代中,衣食住行早早地就与网络挂上了钩。常言道:“饭前饭后拍张照”,这时若再弄下滤镜,改下光度,再配上自己的两三张自拍,那便是板好的。晒到微博、微信上,引得万千好友竟相点赞。还记得有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,我与同舍好友浩浩荡荡地来到枝旁的肠粉店。那店店面较小,这一下显得我们整1个宿舍承包了这个肠粉店。我因为饥肠辘辘,心血来潮之下点了加粉加面的肠粉。
等到它被端上桌子的那一刻,整个世界的目光仿佛都聚焦在它的身上,老板竟然把它堆成一座小山。还没等我将因震惊而张得老大的嘴巴合上,舍友们早已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纷纷拿出手机咔擦咔擦地照个不停,还将她们的肠粉拍上以作对比。待到她们发布到微博、微信上后,才心满意足地将手机收起,慢悠悠地拿起筷子吃起了肠粉。
隔天,便作出“某女生宿舍承包肠粉店,肠粉谴比小山高”的流言。就连老同学与我打招呼,也要顺带问候我一句:“那个加粉加面的女生是你吧?
我纵使哭笑不得,也只能默默承认。微生活使我们得以分享身边事,浏览天下事,给我们带来乐趣并拉近我们土间心灵的距离。但与此同时,也给我们带来了一定的困扰。每每与表姐外出游玩,总会玩到筋皮力竭,饥肠辘辘。好不容易找到一家不错的餐厅,经历了漫长的等待后,菜品终于被端上了桌。正当我想动筷,大快朵颐之时,表姐总会无情地打掉我的筷子,一边念着“不急、不急“,一边拿起手机准备开拍。可她偏偏是个固执的人,不达到目的决不罢休。过分追求完美的她,总会花掸大量的时间,任凭我在那受着饥饿的煎熬,就连吃饭的时候,她也“机不离手”,一一回复着他人的评论,此时的我又感到孤独与悲凉。在美好的菜肴与亲爱的家人面前,我们何不放下手中的手机,与家人共享一段美好时光?
微时代,微生活。整个世界都被一条纽带连接,我们足不出户便可分享身边事,了解天下事。
当我们的朋友圈被美食刷屏,也请不要留恋于虚拟之中而忽略身边的美好。
舌尖上的微生活:篇二
“你该干什么干什么,你别管我行不行!”那个男人一时语塞,房间里静下来。
他,我的爸爸。记忆中,他的身影多是模糊的。唯有那次,我的脚被开水烫伤,他迅速找到毛巾,用两只并不怎么宽厚的手,笨拙的帮我包扎。
长大了,我开始讨厌他的不负责任又多管闲事,讨厌他的自以为是又吊儿郎当,讨厌他的前脚答应后脚忘记。渐渐地,他成了“不靠谱”的代言词,我们之间变得陌生,交流少之又少。
上了初中,学习开始紧张,而我又选择了住校,虽每逢周末,他会兴冲冲主动接我,可我总没有话说。我以为我们会一直这样下去,不曾想,初二的暑假,一切都发生了变化。
初二暑假,报预科班成了最普通不过的事,大家都希望利用暑假好好拼一把。正在妈妈犹豫到底报不报预科班的时候,他突然自告奋勇地说“我来教吧!”眼睛仿佛闪着激动的光。妈妈答应的很爽快,我心里却窝着火,充满了不屑和疑惑:他竟要做我的老师?
就这样,我没有选择的被迫接受了这一事实。作文吧http://wWw.ZuoWen8.Com/“这题应……”对面的他拿着笔认真的给我讲着题,窗外偶尔吹来一丝凉风,吹走了心中燥热,给人灌注了活力。“我没听懂,再讲一遍吧…”“这不对吧?”挑错、看他窘态仿佛是我最大乐趣。令我意外的是,他好像没了脾气,竟和我相安无事的和谐的度过了一个暑假。
我挑错挑的威风极了,可转眼到了开学,看看自己的练习册,错误百出,我很是后悔,想着手补一下基础,翻翻书,发现到处都是知识漏洞,无从下手。我曾想过再找他来帮忙,却拉不下面子,赌气似的瞪着课本,心中全是后悔。
“我来帮忙。”他又跑了过来,用手揉了揉鼻子,随手拿起一根笔,用他少有的耐心和细致,在纸上列出了知识体系,一一为我讲,如麻线团一般的思路渐渐理清了。
看着他用心用力为我讲题,一笔一划地在纸上写着、画着;看着他头上日渐稀落的头发与眼中的劳累,我突然意识到其实一切都在发生改变,其实父亲的呵护从未离开。那一瞬间,我仿佛又看到了那笨拙的手正在细细的包扎着烫伤的脚……
舌尖上的微生活:篇三
水汽氤氲,整个厨房都朦胧着,旧式的灶台上架着一口纹路斑驳的黑锅,隐隐约约,走近了,看到锅中沸腾的米粥,好似还有几条黄色调大鱼随着水的激荡浮上,沉下.“咕嘟咕嘟”冒着水蒸气,热气化成白烟,在我的面颊上清抚,包围着我.
舌尖上的家
每个人都对“家”有独特的理解,也都有对家中食物不同的感受,这些食物或甘甜、或酸爽、亦或辛辣,都能维系这个家平凡的小幸福,成为家的象征、家的图腾、家的味道……
“‘车轮滚滚’煮好了,快来盛一个吃!”奶奶的声音响起来,亲切的乡音和高声呼唤带着我向厨房走去.水汽氤氲,整个厨房都朦胧着,旧式的灶台上架着一口纹路斑驳的黑锅,隐隐约约,走近了,看到锅中沸腾的米粥,好似还有几条黄色调大鱼随着水的激荡浮上,沉下.“咕嘟咕嘟”冒着水蒸气,热气化成白烟,在我的面颊上清抚,包围着我.奶奶拿出一只碗,递给我一只大勺.接过像锅一样年迈的大勺,我开始“捕捞”.
先盛一碗金黄的小米稀粥,在“打捞”出专属于我的“车轮滚滚”.这是一个车轮状的面饼,表面是土一般的质朴的黄色,因为被水浸泡,又湿又滑,几次想逃脱,滑进锅里.
我把这最小号的“车轮”放进它的“浴汤”中.金黄色的稀米粥搭上湿滑的“车轮滚滚”,再咬上几口酸脆的醋拌黄瓜,光是想想,就垂涎不已.
我迫不及待的把它端到院子中,老家小屋的院子还是那么凉爽,把碗放在冰凉的石桌上,感受到夏风的微凉,赶走闷热,驱逐烦躁.在爷爷的摇椅上坐下,木制的椅子“吱吱呀呀”的响起来,还夹杂着爷爷每晚准时收看的新闻联播的开头曲.惬意的感觉使我不由自主的嘴角上翘.咬开玉米面制成的饼皮,湿滑而又质朴,玉米的清香和濡糯的口感让我闭上双眼,享受家的温暖,用心体会世界的美好.再咬一口,饼中的红糖顺势流入口中,甜蜜,温情,在舌尖上一荡,油然而生的幸福感就向全身漫延开来,唤醒刺激每一个味蕾,这或许就是家的味道吧!
来到北京后,吃过的美食越来越多,却总也忘不了“车轮滚滚”的味道,它质朴,清香,甘甜,糯滑,感动着我全身上下每一个细胞,它的结构正如我可爱的小家,外表质朴,平凡,散发着淡雅纯洁的香,但内里却火热甜蜜,每一个家中的成员都互相爱着对方,亲密无间.车轮滚滚,红红火火的滚向未来.
舌尖上的微生活:篇四
前几天,我回老家看望父母。刚踏时家门,母亲就喜滋滋地去杀鸡。母亲边杀边说,这是唯一一只老鸡了,天天生蛋呢。说着,她从破了膛的鸡肚子掏出一个软壳蛋给我看。我嗔怪她:“就一只鸡生蛋了,干嘛要杀掉?市场大把的鸡买!”可母亲却笑笑说:“市场里的鸡都是饲料喂的,哪有这土鸡味道好!”
母亲烹饪鸡肉,自有一套她的方法。先将鸡洗净,切成小块,然后放油炸出香味,放花椒,蒜瓣入味,放开水慢火熬炖,个把小时后,放上适当的盐,在上面撒上青红椒配色添味,一锅香喷喷的炖鸡就出锅了。那一顿饭,我吃得眉开眼笑,一连盛了三碗。女儿也不甘示弱,连大口嚼着鸡肉边夸赞母亲做饭好吃。
我从小就喜欢吃鸡,百吃不厌。因此,母亲每年都要喂养十几只,逢年过节回家,家里的餐桌上,一锅香喷喷的鸡肉就足以犒赏我的胃了,对其它好菜便不屑一顾。看着还未动筷的菜,母亲就拧紧了眉头,试探性地问我:“这菜不好吃吗?这菜盐多了吗?”直到我举箸吃上几口,她才如释重负地笑开了。
在家呆的几天,母亲天天变着花样做好吃的。南瓜花煎蛋,母亲将金灿灿的南瓜花洗净切碎,将鸡蛋打碎,放少许面粉和水,适当盐,和成糊。再将切碎的南瓜花将进和好的鸡蛋糊里,放油锅里焦,不多时,一盘色泽鲜艳,味道鲜美的南瓜花煎蛋就出炉了。这道菜不下饭,但绝对可以当成饭后最好的点心。
紫苏炖鱼,母亲做的鱼是自家池塘里野生的草鱼,父亲刚捕上来活蹦乱跳的,肉质爽滑,嫩美,两斤来重。将鱼剖好后,放油锅里煎一会儿了,然后用开水慢炖,待汤汁烧开,将洗净好的紫苏切碎后,放进去,放少许自制的剁辣椒,盖上锅盖,用慢火慢慢地炖,直到汤成为牛奶似的白,揭开锅,一种紫苏特有的香味掺夹着鱼香扑面而来,即开胃下饭又营养丰富。在我的家乡,每家每户都要种几株紫苏,紫苏炒青椒,紫苏煎蛋,紫苏炖鱼,都是很好吃的美食,这其中,我最爱吃紫苏炖鱼。
想起前几年同学聚会,不知是谁牵了头谈起最爱的美食,一位同学站起来骄傲地大声说,他最爱母亲做的锅巴粥,无论是冬天还是夏天,每次回老家,都要吃上几大碗。锅巴粥在农村随处可见,我们当时很多人打趣,你咋这点出息?同学是富甲一方,吃过的美食数不胜数,可他偏偏不爱山珍爱粥。现在想来,那用柴火熬出来的粥香,连同母亲的味道,那一定是世上最好的美食。
我后来知道,母亲浓浓的爱,全部都浸在这饭菜粥汤里,让我们舌尖上的滋味妙不可言。